第(2/3)页 回到黑禾的第三天,万峰就约见了沙米洛夫,在询问了沙米洛夫那边的情况后,给沙米洛夫布置了弄几台车的任务。 两辆十吨平板载重汽车,一辆吊车,两辆五吨叉车。 苏联造的十吨叉车太大了,仓库进不去万峰也就没要。 这些东西在苏联那边采购非常的省事儿,仅仅两天后沙米洛夫就把万峰要的车辆运了过来。 这些车过关后加上关税一辆合八千多元,这些车辆花了万峰四万多元。 这些车辆万峰雇了一艘驳船,一股脑装到了驳船上由一艘拖船带着用了一天的时间运到了思吉屯。 这些车辆落地后,万峰就把它们交给了李广银,让他赶紧找司机熟悉这些车。 这一带地区就是有这样的好处,会摆弄机械的人特别的多,几乎每个生产队每个连队都有机务连机务队什么的。 这些人修理不一定拿手,但开着跑没有任何问题。 李广银很快就找来了司机,这些家伙这回是过瘾了,开着这些车辆在一个场地里练习。 这里的主力是叉车,将来这两辆叉车会发挥巨大的作用,因此万峰叮嘱李广银,两个叉车司机要千万把技术练出来。 时间过得真快,又过了半个月,王同志告诉万峰,保护这里的战士要来了。 既然人马上就要来了,万峰就做最后的准备。 大米白面,柴米油盐也就全部买了回来,过冬的煤和柴禾也都提前预备完毕。 还有彩电也是必备之物。 两天后,一个班的战士终于来到了思吉屯,住进了已经收拾好的屋子里。 万峰又回了一趟黑禾和沙米洛夫又碰了一下头,确定七月十八号这些材料正式转换口岸。 七月十六号,黑禾接受了最后一批军方的物资就停止了接军方货物的任务,江同志也来到了思吉屯。 苏联方面来的货物在勒嘎哈甩下了车厢。 这竟然是勒嘎哈口岸第一批报关的物资。 沙米洛夫方面组织的人力装卸然报关后把这些钢材运到码头上船。 十八号上午九点,一艘驳船从勒嘎哈码头出发,大约二十分钟后驳船靠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