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当初一个什么都不懂,只是初出茅庐的小辈,在宁州战场闯出了一些名声。 也拥有了第一个爵位,东山伯,这一切都离不开范文忠的帮助。没想到才三四年,就听闻如此噩耗,如何不让苏祁安悲痛。 他收敛心神,从苏芊芊口中陆续得到的一些详细的战况。宁州之战,范文忠率领三十万人马,以一敌三,对抗来自三方的进攻。 苏泰集结近二十万的军队,荣兵集结六万,苏哲集结四万。分三路大举进攻,因为有荣兵的培训帮助,苏泰在拿下燕州后,实力大大提升。 三路大军强攻,加上二王以正统自居,逼迫范文忠投降。但身为老将的范文忠,怎能看不出其中的门道,联合荣兵,这叫什么正统,一旦降了,就得背负叛国的骂名。 这对将荣誉,看的比自己身家性命还重的范文忠来说,要他叛国,绝对不可能。 因此,四方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激战,不得不说,能够被苏玄庸钦定的老将,却是有一手。 哪怕面对三路围攻,依旧抗了这么久,但奈何这次三方人马是做了充足准备的。 在进攻前,早就渗透了不少的人员,这种渗透,可以追溯到京都之变前。 有了这些渗透人员的帮助,很快僵持不下的军城,直接被攻破。宁州以惊人的速度沦陷,打到最后,只剩下范文忠镇守的最后一城。 手下三十万大军,伤亡十多万,劝降十多万,范文忠手中可用之兵只剩不足七万人。 面对最后的七万人,苏泰是依旧采取劝降的方式,他知道能跟随范文忠最后,不动摇的七万人。 是正儿八经的老卒,是和北边荣人不共戴天的,拥有强大的战力。和之前十多年投降的兵士,没有可比性,苏泰对这些老卒自然垂涎。 但无论好言相劝,还是威逼利诱,范文忠都不为所动,眼看着到了荣人规定的时间。 就算苏泰在想拥有这些老卒,但面对他们的执迷不悟,只能痛下杀手了。 为了能够全歼七万老卒,苏泰从荣人手里得到了大量的攻城重器,甚至连火药都用上了。 在配合十五万围城大军的配合,双方激战十多日,在付出近乎一比一的伤亡下,终于攻破了最后一座军城。 即便到这个时候,范文忠依旧没有屈服的意思,带着手下仅存不到的两万老卒,悍不畏死的朝着苏泰的大军,发起自杀式的进攻。 这种冲击,在伤亡三万多的赵州兵后,仅存的两万老卒,被身后大军给吞没消失。 老将范文忠,冲在第一线,最终淹没在军队的浪潮中,战至最后一刻。 随着范文忠连同最后抵抗的老卒阵亡,宁州彻底被拿下,按照之前的协议,苏泰占据一半的地界,荣人和苏哲划分另外一半。 而划分荣人的地界,自然是与青、幽二州相连,本身失去青幽二州,大凉就没了可抵抗的纵深,在加上宁州北部的部分,可以说一下子纵深往前延伸几百里。 完全可以做到俯瞰京都前的三关,可以说直接拿捏了苏哲、苏泰二人的命脉。 第(2/3)页